余庆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余府办发〔2017〕240 号
------------------------------------------------------------------------------------------------------------------------------------------------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余庆县产业扶贫子基金温氏养殖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相关部门:
《余庆县产业扶贫子基金温氏养殖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已经县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抓好落实。
余庆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11月12日
余庆县产业扶贫子基金温氏养殖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为加快贵州产业扶贫子基金尽快落地,推进我县畜牧产业快速发展,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以余庆温氏畜牧有限公司为龙头,建立一批标准化生猪规模养猪场,切实提高企业效益和增加养殖户收入,推进我县产业精准脱贫,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建设标准化、养殖规模化、管理科学化、产品品牌化、销售统一化的发展思路,以余庆温氏畜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余庆温氏公司)为依托,采取“2+N”的合作模式,建一批标准化生猪规模养殖场,助推脱贫攻坚,快速推动我县生猪产业化发展。
二、任务目标
采取“2+N”的模式,即“2”为余庆县海纳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纳公司)与余庆温氏公司,海纳公司负责基础设施建设和建成投产后的监管,余庆温氏公司主要提供猪苗、饲料、技术和销售,“N”为各乡镇村级新型经济主体,负责生猪饲养管理。
在全县新建年存栏 1200头、年出栏2400头以上的标准化规模养猪场100个,计划安排2018 年100 个。到2019年,全县优质商品猪出栏达到60万头以上。采取切实措施,大力推广舍外降解床,雨污分离,结合干湿分离、沼气化处理、有机复合肥加工、养殖—沼气—种植等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实用技术和生态养殖模式,进一步加大粪污综合利用力度,促进畜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组织领导
为加快推进余庆县产业扶贫子基金温氏养殖场建设项目,助推精准脱贫工作,决定成立余庆县产业扶贫子基金温氏养殖场建设项目推进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张 俊 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
副组长:宋 林 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成 员:李维方 县委办副主任(兼)扶贫办主任
陆小波 县政府办副主任
周永勇 县发改局局长
刘定明 县财政局局长
郭宗喜 县农牧局局长
彭 华 县经贸局局长
陈显忠 县人社局局长
刘义松 县国土局局长
文 武 县交通局局长
蒋国强 县林业局局长
张远光 县住建局局长
杨建华 县水务局局长
张道初 县市管局局长
陈 勇 县环保局局长
任 倩 县投促局局长
包金军 县农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
吴丰华 县国税局局长
罗光照 县地税局局长
沈成江 县供电局局长
陈 晋 县电视台台长
张远松 贵州银行行长
蔡 胜 县海纳公司董事长
王代伍 白泥镇人民政府镇长
李仕军 龙溪镇人民政府镇长
刘 芳 构皮滩镇人民政府镇长
石 松 花山苗族乡人民政府乡长
任 琨 大乌江镇人民政府镇长
韩继勇 敖溪镇人民政府镇长
毛廷贵 龙家镇人民政府镇长
田维建 松烟镇人民政府镇长
徐 锋 关兴镇人民政府镇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农牧局,由郭宗喜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雷廷均同志任副主任,负责组织协调工作。办公室下设4个工作组。
(一)项目规划选址组:由郭宗喜任组长,县环保局、县农牧局、县国土局、县水务局、县林业局、县住建局、县农业园区管委会、县供电局、海纳公司、余庆温氏公司明确人员参与。负责养殖场选址规划工作,农牧局抽袁正宇、田友华负责具体工作。
(二)项目实施小组:由蔡胜任组长,海纳公司具体负责,余庆温氏公司参与。负责基础设施建设、编写生猪养殖技术培训教材和技术培训方案等,海纳公司抽专人负责具体工作。
(三)项目服务组:由陆小波任组长,县环保局、县农牧局、县国土局、县水务局、县林业局、县供电局、县住建局明确人员参与。明确专人成立项目推进服务工作小组,负责该项目的各项工作推进。
(四)项目宣传工作组:由陆小波任组长,县农牧局、海纳公司、县电视台、各乡镇负责。对该项目进行宣传报道,运用各种方式,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广泛深入宣传产业扶贫子基金温氏养殖场建设规模养猪发展的重大意义,齐心协力加快生态型现代畜牧业发展进程。
四、推进程序及选址要求
(一)申报程序
各村初步选出符合建设条件的拟选址,乡镇政府组织乡镇推进领导小组(分管领导、农业服务中心、国土所、林业站及村委会等相关单位)对所选择的场地进行现场踏勘,初步确定所选场地是否符合规划,符合选址条件的,由乡镇政府上报县项目推进领导小组。由县项目推进领导小组会同余庆温氏公司对初审合格场址再次进行核准,确定为发展养殖场,办理好相关手续后方能开工建设。
(二)选址要求
1.靠近农业产业基地,交通条件方便,能够达到动物防疫条件。
2.所选场地要符合《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余庆县畜禽养殖禁(限)养区划分方案的通知》(余府办发〔2014〕103 号)文件。
(三)环保要求
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配套建设污染治理设施,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要求,办理有关环保备案手续。
(四)证照要求
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养殖备案登记,并办理营业执照。
(五)建设要求
严格按照余庆温氏公司的规划布局、猪舍等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并建设与养殖规模相适应的舍外降解床等粪污处理设施和无害化处理池。竣工后由海纳公司向县人民政府申请组织相关单位进行县级验收,合格才能引进仔猪饲养。
五、项目建成后的经营管理
由海纳公司负责经营管理。海纳公司与温氏签订合作协议,并与村级新型经济主体或养殖户采用合作经营模式开展生猪养殖,并制定与贫困户的利益连接机制;村级新型经济主体或养殖户由海纳公司和温氏公司共同协商确定,合作采取海纳公司、温氏公司新型经营主体签订三方协议,约定经营、经营收入分配(承包或租赁)、技术指导及监管职责。
六、重点工作安排
(一)调查摸底及场地选址(2017年10月—11月)
各乡镇、有关部门要深入一线,开展宣传调查摸底工作,运用各种方式,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广泛深入宣传产业扶贫子基金发展养猪的重大意义、工作重点及目标,充分调动各村的积极性,广泛凝聚民心、汇聚民力,齐心协力加快生态型现代畜牧业发展进程。同时对确定发展的拟选养殖场进行动物防疫条件初审及环评备案登记。
(二)设施建设(2017年11月至2018年9月)
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初审及环评备案登记的养殖场严格按照余庆温氏公司的规划布局、猪舍等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并建设与养殖规模相适应的舍外降解床和无害化处理池。竣工后由海纳公司、县财政局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县级验收。
(三)协议签订
经县级验收合格,由海纳公司负责经营管理,海纳公司与温氏签订合作协议,并与村级新型经济主体或养殖户采用合作经营模式开展生猪养殖,签订协议,并投入生产。
(四)技术培训
县农牧局、海纳公司、余庆温氏公司要加强对规模养猪场(户)的技术指导和培训,成立余庆县产业扶贫子基金温氏养殖场建设项目技术实施小组,编写生猪养殖技术培训教材和技术培训方案。
(五)疫病防控及产品质量监测
县农牧局、海纳公司、余庆温氏公司要加大动物疫病监测力度,健全疫情监测和报告制度,严格按照监测计划开展监测工作,认真做好疫情分析评估,健全完善动物疫病预测预警体系,提高对动物疫情预警预报能力。强化动物免疫、监测、检疫和消毒等综合防治措施,抓好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定期和不定期对动物产品流通环节进行检查监管,推进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养殖场要建立完善的养殖档案,通过畜禽产品无公害一体化认证,主动接受县农牧局的产品质量监管,确保动物产品安全。
七、工作要求
(一)强化职责。各乡镇、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合力推进全县产业扶贫子基金温氏养殖场建设发展养猪产业发展,按规划、有步骤、高起点、高标准实施。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把该项工作列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细化考评办法,加强调度管理,加大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力度,形成协调有方、运作顺畅、大力度展开、快节奏促进的工作格局和政府主导、群众主体、部门主抓、单位帮扶、全社会齐心协力发展畜牧产业的强大工作合力。
(二)完善督导机制。建立督导制度,定期对工作进展进行督导检查,推动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县督查局和农牧部门每月要对各乡镇进展情况进行一次督导,并将督导情况通报全县,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对发展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三)强化发展指导。建设县级畜牧业预警信息数据库,搞好养殖、市场信息日常采集、信息传输,加强统计分析,及时掌握生产和市场运行形势。组织专家分析研判,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定期发布有关信息,指导养殖场调整养殖结构,合理安排生产。建立干粪、粪液、沼液的长效使用机制。鼓励农业产业基地利用干粪、沼液、粪液,解决粪污的面源污染问题。
(四)加强宣传引导。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意义,普及实用养殖技术、养殖模式,努力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培育一批现代畜牧业典型,广泛推广,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加强畜牧兽医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提高执法队伍素质,坚持依法治牧、依法兴牧,促进现代畜牧业稳步健康发展。
附件:余庆县产业扶贫子基金温氏养殖场建设任务安排分解表
附件
余庆县产业扶贫子基金温氏养殖场建设任务
安排分解表
序号 | 乡镇 | 任务数 | 备注 |
1 | 白泥镇 | 13 |
|
2 | 龙溪镇 | 12 |
|
3 | 构皮滩镇 | 13 |
|
4 | 花山乡 | 6 |
|
5 | 大乌江镇 | 13 |
|
6 | 敖溪镇 | 6 |
|
7 | 龙家镇 | 11 |
|
8 | 松烟镇 | 12 |
|
9 | 关兴镇 | 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