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余庆县龙家镇光明村红粱产业配套基础设施以工代赈项目现场繁忙有序,龙家镇正以"小项目"撬动"大民生",通过以工代赈政策落地见效,同步实现基建升级与群众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走进龙家镇光明村红粱产业配套基础设施以工代赈项目现场,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挖沟渠、搅拌砂石、搬运石块、垒砌挡墙,以紧锣密鼓的施工节奏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该项目计划完善红粱产业配套水利设施及道路设施,新建排洪渠3条,改造灌溉渠道5条,改造产业路4条,改造机耕道2条。
“自今年3月正式开工以来,我们形象进度已经完成了总投资的60%,完成投资产业400余万元,现在正在进行排洪渠、灌溉沟的建设。接下来,我们将倒排工期,增加务工人员,争取在今年7月底全面完工。”光明村监委会主任兼现场项目管理人员张小菊介绍。
据悉,该项目采取“农村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的赈济模式,项目总投资为782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以工代赈资金763万元,占项目投资的97.57%,地方自筹资金1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43%,以工代赈劳务报酬支出为279.68万元,占中央预算内资金的36.66%,真正实现“赈”在实处。
“目前在施工场地施工的人员有70余人,整个施工项目大概需要240余人务工,预计发放报酬280万元左右。”张小菊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石。龙家镇依托"企业+村合作社+农户"三级管理体系,推行"订单种植、保底收购"模式,推动高粱产业规模化发展。2025年,全镇高粱种植面积突破10000亩,覆盖5个村(社区)众多农户,预计产量、产值实现新突破,带动户均增收显著提升,产业富民效应日益凸显。
“项目建成后,龙家镇红粱产业即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也改变了以往的高投入,低收入的模式,农民的收入增加了,对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发挥重要保障作用。”龙家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饶杰表示。
随着以工代赈项目的稳步推进,龙家镇正以“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双轮驱动,在改善民生、促进就业、激活产业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为今后群众生产致富提供更大发展空间和坚实基础。
来源:贵州日报报刊社天眼新闻
一审:池小会
二审:周 磊
三审:陈 金
终审:贺春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