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头条
央视《焦点访谈》关注余庆!

科学教育是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基础性工程。科学教育,中小学生是关键。今年初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中提出,确保每所学校至少有1名科学副校长。这是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举措之一。据了解,目前很多地方的中小学校都已经有了科学副校长。各地中小学的科学教育成效怎样?科学副校长的到来让学校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前不久,贵州遵义余庆中学的50多名高中生,乘坐大巴车来到贵阳的中药功效成分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参观学习,这是他们第一堂走出学校的科学课。

为孩子们讲解的是实验室的研究员骆衡,同时,他也是余庆中学的科学副校长。当前,我国小学科学教师普遍存在专业对口率不足、兼职教师教科学等问题,科学副校长一般由具有科普能力的专业人士担任,可以弥补现阶段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不足。

在这里,结合贵州常见的天然产物以及它们药用价值的开发利用,骆衡横跨生物学、化学、物理等多个学科,为学生们进行讲解。

贵州省余庆中学科学副校长、中药功效成分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骆衡:目的是让他们了解所学的东西以后在哪些领域有什么重要的应用,让他们到真正的科研院所,到全国重点实验室来,真正体验我们是怎么去完成这些最前沿的研究。

这次难得的校外学习,让学生们看到研究人员如何进行实验,也了解到一项项科研成果诞生的故事。书本上的知识不再是一个个单调公式和符号,而是与实际的生活图景产生了链接。

余庆中学每年举办科技文化艺术节,鼓励学生参与到水火箭、桥梁设计、无人机编程等科创项目中,并邀请余庆籍的专家和校友,到学校开展科学讲座。但大山里的资源有限,在此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老师们也常感觉缺少抓手和思路。

去年10月,经当地教育局牵线,骆衡被聘为学校的科学副校长,为学校的科学教育带来新气象。成为学校的科学副校长后,骆衡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培训老师。在骆衡看来,大山里的学校一样可以做好科学教育,关键要因地制宜用好本地的资源。

学校根据骆衡的建议,在校外开辟了一块劳动实践基地。他帮助学校将科学教育融入劳动课,从而让学生们参与农业劳作的同时,培养他们细致观察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1月中旬,《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印发,指南中明确科学副校长工作职责,提出结对科学类课程教师、参与建设科学类课程、指导学生项目等要求。

这个学期,骆衡对学校的科学教育工作有了更深入的参与。他一方面借助本单位的资源,让学生有了这堂生动的校外科学课,另一方面他也和学校数学、物理、计算机等不同学科的十多位教师结成对子,帮助他们优化实验课程。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一审:王幼庆

二审:陈晓兰

三审:陈  金

终审:贺春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余庆县人民政府 承办:余庆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行管理:余庆县政务服务管理局

地址:余庆县白泥镇府西路48号 邮政编码:564499 电话:0851-24621509

网站标识码:5203290001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 1024*768分辨率 黔ICP备16006871号

贵公网安备 520329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