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建立“宣传清单”,营造防灾氛围。雨季来临,极大增加发生崩塌、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针对这种情况,该镇镇通过微信平台、传单、院坝会等形式广泛发动宣传,切实提高广大干部群众认灾、识灾、避灾和防灾自救能力;多形式、多渠道把地质灾害监测防治知识宣传到农户、到村组、到学校、到企业、到施工现场,例如:在新寨村山羊小学举办地质灾害防治培训会,观看了为期90分钟的地质灾害电影,让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比较全面地掌握地质灾害监测防治方面的基本常识,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地质灾害发生可能带来的损失。截止目前,共发放了260份地质灾害宣传单,100个宣传手提袋,
二是建立“计划清单”,夯实工作基础。镇党委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由镇长王代伍为总指挥,副镇长刘洪池为副总指挥,涉及站所为成员的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应急指挥部,组织领导和指挥全镇突发地质灾害的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按照县级有关部门的要求,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和监测工作。进一步完善镇、村、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群测群防体系,健全专群结合的地质灾害防治网络,以农村村组、城镇社区、基层单位和抢险救灾施工单位为单元组织群众参与防灾。
三是建立“问题清单”,落实群策群防。坚持问题导向,分行业、分领域全面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确保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对现有的11处地质灾害隐患点,按威胁人数分:威胁50人以上的地质灾害隐患点5处,威胁50人以下的地质灾害隐患点6处,进行认真、全面复核,逐一进行分析判断,进一步科学划定危险区范围、明确威胁对象。落实最基层专职监测人员,确保每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均有1名以上的专职监测人员盯守巡查,实现“点点有人管、处处有人抓”。
四是建立“责任清单”,聚焦重点问题。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强化各村(社区)责任落实,严格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监测人员加密监测,畅通信息渠道,切实做到处置及时、报告迅速。其中对于11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到了513户2122人的生命,实行点对点的重点监控,确保各灾害点责任人和监测人按要求到岗到位,履行职责,力争把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饶 鹏)